官窑瓷器:东西方“通吃”的皇权艺术(一)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时间:2012-10-10

相较于中国其他艺术门类收藏交易仅局限于大中华区,官窑瓷器则受到全世界藏家青睐。欧债危机、世界金融动荡虽然使艺术市场低迷,但因藏家或机构资金短缺,已几十年未曾露过面的珍品又重出江湖。   2010年11月11日,一只清代乾隆时期的官窑瓷瓶以4300万英镑落槌,阔步甩开5个月前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4.3亿元人民币创下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创出亚洲艺术品新的世界纪录。   阿胶、瓷器、丝绸、茶叶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礼”,其中瓷器所具备的艺术性质使得它们备受各国政要喜爱,因此也成为国礼的首选。   中国官窑作为瓷器的一种,有别于为普通百姓烧制的“民窑”,是专为古代皇帝和他们的追随者而烧制,是瓷器烧造艺术的巅峰,也代表了当时最为流行的社会时尚。自其诞生之时,就为历代追慕而成经典。   皇帝参与创作的艺术品   就年份已久的古旧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当推各个朝代的官窑瓷器件,因而也最具收藏价值。多年来的市场表现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的价格与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珐琅莲子碗等,如今的市场价已达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之巨。   天物馆馆长钱伟鹏分析了明清官窑瓷器收藏的6个显著特点: 首先,明清官窑瓷器属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收藏人群庞大,市场中流传的官窑瓷器少之又少。中国有兴趣于收藏官窑瓷器且有收藏实力者至少有30万人,现在大部分官窑瓷器都已经被博物馆收藏,市场中流通的都是早期的大藏家更迭卖出的,一旦错过机会,再难遇到。 西方往往是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收藏,一旦买入,三五十年甚至更久方才会向市场释放,因此在市面上流通的势必愈来愈少。   其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洪武二年官窑制度正式确立,到现在已经有643年。   第三,明清官窑瓷器专为帝王宫廷使用,帝王品牌远远高于贵族品牌。   第四,它的设计、创制过程极富特色,是由宫廷画师做样,和景德镇的工艺大师团队结合,共同创造出的工艺美术互补的新型艺术品。再则,为皇家制器,不惜工本,乾垄康熙甚至亲自参与创作、指点。   第五,相较于中国其他艺术门类收藏交易局限于大中华区,世界属性使官窑具有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官窑瓷器在全世界范围深受追捧,东西方经济只要有一方坚挺或上扬,中国官窑瓷器的价格就不会下滑,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六,西方社会“劫富济贫”的征税制度,也使得艺术品成为完美的避税产品,一部分艺术品的资产配置,可以合理地降低所得税及最高70%的遗产税。同时,西方收藏家相对而言更为成熟,其投资行为向来是以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基础,他们也观察到中国经济的崛起,势必会有更多更有实力的藏家加入官窑收藏行列,所以现在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投资的好时机。   中国古代官窑精品瓷器艺术品的拍卖历史显示,只要持有时间够长,其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美国文玩公司董事向阳先生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1974年涉足收藏,15年后,他们将收藏的中国瓷器艺术品委托苏富比在香港举办了一场专场拍卖会。全场共上拍101件藏品,成交97件,总成交额则接近1亿港元。一件明代洪武釉里红大碗,估价为600-800万港元,成交价2035万港元;另一件青瓷拍到2200万港元落槌,创造出当时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最高成交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收藏的其他品种,如非洲、美洲部落和大洋州等地的艺术品表现远不如其收藏的中国瓷器艺术品,例如非洲艺术品同样于行情高涨的1989年被委托拍卖,却是艰难出手,且仅获4.1%的年平均收益率。   欧洲偏爱明代官窑,港台喜欢清朝瓷器   官窑瓷器历朝历代都是帝王宫廷欣赏和把玩之物,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才陆续流落到世界各地。国外对于中国官窑瓷器的鉴赏、研究、收藏也自此开始。而国内收藏史有过长时间的断层。花鸟鱼虫、古董文玩这些“封资修”的生活方式在“文革”中被无情地“破四旧”。政治浩劫加上经济发展缓慢,相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我们在官窑收藏上整整落后了40年。1993年,国内开始出现拍卖,所谓的收藏也才得以起步,而真正意义上的官窑瓷器收藏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即使从90年代算起,也不到20年的历史。   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这段时间,西方国家以及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飞速崛起,国外的收藏家们在这段时期买进大量的明清官窑瓷器艺术品,钱伟鹏形象地称他们买进的是“原始股”。   明、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波动也具有时代的特征,前期由于欧洲和日本收藏家偏爱高古瓷器和明代瓷器,所以明代的官窑瓷器相对于清代官窑普遍价高。而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港台地区的收藏家却将目光主要聚集在清代官窑上。这个过程包含两个特点:一个是凡事都遵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瓷器鉴赏也是如此。一般都是从初级、简单的入手,比如清代官窑瓷器工艺性强,纹饰华丽而精细,图案浓烈寓意吉祥,易于获得人们视觉感官认同而被广为接受。而明代官窑以及高古瓷器因其丰富的内涵,需丰沛的情感和较高审美品位与其匹配,是中级、高级甚至是研究班级别课程。另一个,是当时清代官窑相对价格较低,所以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港台人士进入。当然也有个别现象,例如葛士翘、欧木百灵、胡惠春收藏了大量的五大名窑、元明官窑瓷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港台藏家的实力也逐渐加强,促使了清代瓷器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领先于明代瓷器,一直影响到现在。   顶级瓷器拍卖市场都在国外   比较国内外的中国瓷器艺术品的市场异同,钱伟鹏介绍,历史上顶级的瓷器拍卖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外,国内主要以中低端为主,即使现在也基本是这样。中国瓷器艺术品在国外以及港台地区一直是作为核心业务,每年春秋两季大型拍卖必不可少,同时也是其总体拍卖品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   国内市躇本上是书画独大。嘉德瓷器部负责人刘越介绍,“全国各地的拍卖公司都以书画拍卖为主。从成交金额上看,大型综合性的拍卖公司,书画的成交额占据7成,瓷器和其他杂项共同分享了剩下的3成”,而这其中,明清官窑的数量更少。   而在收藏家群体方面,国人和港台以及海外藏家的区别,主要有三点:1.审美品位、喜好之不同:海外藏家更为青睐宋元瓷器,而大陆与港台人更多关注明清瓷器;2.冷静与冲动之区别:海外与港台藏家趋于冷静而又具有前瞻意识,而国内新兴藏家更趋于冲动;3.鉴赏力高下之区别:国外收藏家多为客户或自身喜好而购藏,唯其懂得鉴赏才能如此,而国内藏家似乎更多注重其是否为热门品种、是否为名人旧藏等,以及较为注重投资回报率,这点可能缘于近年国内新兴类基金与机构大批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有关。  海外赝品不比国内少   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以来为国外收藏家所诟病,其中主要一点,是国内藏家大部分功利心过重,对文物历史方面的鉴研和美学方面的赏析非常欠缺与漠视,这直接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以景德镇为首的瓷器造假行业大批崛起,20世纪90年代末新仿品乃至乱仿品被海量投入收藏市场,部分高仿品甚至投放至海外拍卖市常   海外赝品量有多大?向阳介绍,这个比例与国内相似,约为80%-90%,“不过除近年国人以‘埋地雷’形式输出外,多为晚清民国老仿以及中国当年出口创汇之‘建国瓷’,其中一些已经粗具可藏性。这也是国外与国内赝品比例的不同之处。”   钱伟鹏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文物局外派到英国,负责文物回流工作,他介绍:“现在海外的赝品量几乎要和国内相等了,唯一的好处是真品中精品比较多,这对眼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至于国内的瓷器交易市场,就真赝比例而言风险更大,不断被大众媒体曝光的拙劣的“仿品”对有一定常识的收藏者不会构成障碍,最怕的是景德镇出产的高仿赝品,以十几万、几十万的工本烧造,再投放到市场,与真品同放在精美的展台上,杀伤力极强。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