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辉煌发展的65年成就 ——藏品见证山乡巨变的农村建设(4)

来源:本站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4-08-30





图6—A
图6—B
图6—C
7、第一套全国粮票和面额最小的粮票
建国以后的若干年,曾经长期处于粮食短缺状态,因此一直实行粮食产品统购统销政策。自1955年全国通用粮票(图7—A)开始在各地发行使用后,迅速拉开了我国长达38年的“票证经济”帷幕。曾经的那个时代,粮票被称为是民生中的存亡像征和市场流通的“中国第二货币”,因为在那个岁月里,从中央领导到普通老百姓都是按人头定量供应口粮,执行的是“人死口粮定量指标亡”政策。那时候在市场上的任何餐饮食品,同时凭钞票和粮票供应,单纯/有钞票而无粮票只能望梅止渴。农民是粮食的耕种者,同样由基层生产队统一收获,交足国家下达的公粮指标后,剩余部分按人口和劳动工分分配,大多数社队的人均口粮低于城镇居民标准,当年在农村谁家有“吃国家粮”(即城镇户口者)的,在家族中那是最显耀了不起的人物。如于遇天灾人祸粮食欠收,将给人们带来的是饥寒交迫的民生困境,就是无天灾人祸靠“面朝泥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收成亩产几百斤的粮食也一年到不了头,那时农村流行的“瓜菜半年粮”不知传了多少朝代。农民到供销社或城镇商店购买食品,同样也要凭钞票和粮票,当年农民获得粮票的渠道只有二种方式,一种是自带粮食到粮管站兑换;另一种是把殖养的家禽或其他农副产品送到供销社,按政策规定标准获得收购的“奖售粮票”。大家都知道,人民币最小的面额是1分钱,而多数80后的人并不知道粮票最小的面额只有1钱(图7—B),1钱的概念是多大?用天平称只有10粒左右的大米,真谓“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珍贵,可见当年的粮票在人民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执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率先通过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并在发展乡镇企业经济辅助农民收入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极积性,全国粮食的供求形势也进入综合平衡阶段,农产品由统购统销市场转变为双方买卖市场。1992年10月,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市场购销同价,促进了粮食产销与市场经济接轨。1993年,随着粮票退出历史午台的消失背后,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粮食保障水平的快速提升。回顾这20多年来,从告别粮票,到取消农业税和实施农业补贴,中央的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大大惠及了亿万农民,切实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福祉。


图7一A
图7一B
8、2013—29《杂交水稻》邮票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纪念邮戳

点击: 次  

<